准备材料、撰写材料、整理材料,是基层干部的工作内容之一。一段时间以来,很多基层干部反映重复材料多、无用材料多,挤占了抓落实的精力和时间。一些地方推行“精准议事”模式,简化会议材料、缩短开会时长,让干部少面对材料、多面对问题,走出会场,多到现场。“精准议事”模式为各地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提供了参考借鉴,为基层减负需要各地紧盯突出问题一抓到底,把基层的“痛点”作为整治的“靶点”。
在问题导向中聚焦聚力。近年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地方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措施要求,取得了务实成效,但在精简会议方面也不同程度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一些基层干部参加会议,桌子上厚厚一沓材料,各部门参会人员对着准备好的材料读,让人昏昏欲睡。对此,一些地方主动聚焦聚力,把整治基层“文山会海”等形式主义问题作为重点工作安排,并联合组成联合调研组,实地走访基层单位,面对面访谈各地各部门负责人与基层干部,听意见、找症结。为解决基层“筹备会议多”“准备材料难”等问题,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精力干事创业,一些地方探索推行“精准议事”模式。要求严格按照格式要求起草汇报材料,以条目式为主,切勿空话套话。要求各部门按照工作谁牵头谁汇报的原则,一个议题一家汇报。筹备、整理会议材料的压力小了,不少干部也反映会议变短、变实在了。
在规范落实中树立标杆。“精准议事”不是停留在嘴上,而是要落实到行动上。一些地方针对各项繁琐的会议材料进行摸底排查,对各地全年度应召开的会议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取消不必要的会议,并将主题相近的会议合并,以会议减量为基层干部起草会议材料减量。在摸底的基础上定标准,制定重要会议汇报材料格式(模板),为各单位筹备会议材料提供格式和思路,减少无效劳动,同时明确各单位汇报时间原则上不超过5分钟,确保留干货。最后进行规范落实,要求各部门把具体的会议梳理成条目式任务,通过系统下发至各责任部门,各部门通过登录系统填报进展,不再提交纸质材料。会议数量削减,会议材料字数的压缩,禁止会议材料“穿靴戴帽”,不仅减少很多“内耗”,而且为基层干部腾出了更多的时间精力,让会议变得更加清爽有力。
在基层减负中激发动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既要做减法,也要做加法。精简会议,要精到实处,简到点上,让干部有动力,更有思考、善作为。一些地方探索形成的“精准议事”模式,让基层干部更有干劲儿,但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为基层减负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会议精简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部分会议仍有合并的空间,各地要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方法,努力为基层干部创造更加宽松的工作环境,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推行“精准议事”之后,不必要的会议安排减少,会议内容更加精简,需要准备的会议材料自然就少了,让基层干部开始更多地走出办公室、深入一线,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对此,各地各部门要持续加码加力,推出更多务实的减负举措,助力基层干部放开手脚、轻装前行。(张若麟)